茅為蕙
旅美鋼琴家,教育家,美國南加州大學音樂藝術學博士,鋼琴系教授,施坦威藝術家4歲半的小ssd固態硬碟婧涵在演奏。
(上接D11版)
■ 對話
新京mSATA報:你怎麼看目前國內的學琴熱和鋼琴教育質量?
茅為蕙(以下簡稱茅):大概七八年前,我回國演出,開獨奏音樂會,後來開公開課,發現來聽的很多是琴童和家長,而不是專業人士,發現中國琴童之多遠超世界其他國家。在國內,無論是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還是其他二、三線城市,孩子和家長的學琴熱情都很高。但與之相對的是,鋼琴教育質量又呈現出明顯威剛記憶體的二級分化態勢,北京、上海的音樂教育水準很高,有專業的鋼琴教育學校,但其他城市,師資水平相差很大,二、三線城市常難以找到好老師。而在美國,每個州都有很不錯的老師。
新京報:考ssd固態硬碟級是國內學琴中繞不過的話題,國外也有鋼琴考級嗎?
茅:國外也有鋼琴考級,但不僅考演奏,還考音樂理論。國內考級,每級考試就幾個固定曲目,基本功不好但只要能練好這幾首也能過。但美國考級,發給琴童的考級曲目參考書裡面只有曲名ssd固態硬碟,光3級就有好幾百首候選曲目,8級以上就更多了。而且,在國外考級還必須考音樂理論、音樂歷史和試奏能力。這是一個全面的測試,比單彈奏幾首指定曲目,更能體現孩子的鋼琴水平。
新京報:國外學琴的孩子和國內琴童相比,會有哪些不同?
茅:在演奏技巧上,同樣是8歲的孩子,歐美孩子彈得不如中國孩子,但他們卻比中國孩子自信,笑容也更燦爛。在家庭教育的氛圍上,美國的鋼琴教育相對成熟,多數美國家長都至少掌握一項樂器;而中國70後、80後家長多數未必學過琴。還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也能表明中外教育的區別——在國外,學弦樂器的孩子比中國多。每個學校都有弦樂隊,學生們覺得弦樂隊是一個集體的團隊,在其中有歸屬感,而鋼琴是一個獨奏樂器,演奏形式較單一和枯燥。但很多中國家長卻不希望孩子成為群體中的一員,而是要通過類似鋼琴這樣的獨奏樂器來突出孩子的與眾不同。
新京報:你怎麼看中西方的音樂教育?
茅:我4歲開始學鋼琴、14歲出國,在中國和美國都學過琴,在中國和美國也都教過琴,是中西方教育各自優點的受益者。我贊成中國教育里的“講規矩”,彈琴就是彈琴,快樂練琴不等同於玩;同時我也倡導西方的三明治式教育——第一永遠是“你很好”,第二是“你還可以更好”,第三是琴蓋放下去表揚孩子“非常棒”。
“總有那樣一個契機:他成熟了,戀愛了,失戀了,成功了,失敗了……然後,他慢慢坐到鋼琴跟前,彈奏一首他曾經覺得枯燥無味的曲子,發現琴聲如溫柔的手,撫過他的心靈。”——茅為蕙
D11-D12版採寫 新京報記者 孔悅 繆晨霞
D11-D12版攝影 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原標題:中國教育講規矩 西方教育重表揚)
- Sep 20 Sat 2014 10:17
中國教育講規矩 西方教育重表揚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