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動工時豎立的牌子、工棚還在,但新村還沒建成
英德老圍新村停工近兩年,126套洋房至今不能入住

村民鄧細由一家借住在廢棄的小學教室里已有3年多時光
新村巷道雜草叢生,不時有牛兒光顧。
走近一看,新村房前的雜草都比人頭還高
  南方農村報訊(記者 王偉正 實習生 陳侃) 在一個早已廢棄的小學里,村民鄧細由一家三口借住在那,已有三年多時光。一家人睡覺、做飯、吃飯、儲藏糧食、停放摩托車、堆放雜物、晾衣服都在同一個舊教室中進行,教室的牆壁歷經多年的油煙熏染而變得發黑。
  “說是1年時間,但3年過去了,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搬到新村去住。”9月4日,家境貧窮的鄧細由非常無奈。
  他所指的新村,已爛尾近兩年,雜草叢生。作為廣東省幸福安居工程示範村的英德市望埠鎮下塘村老圍新村,為何會成這樣?
  新村爛尾

  多戶農民無房住
  9月4日,南方農村報記者走進老圍新村。遠遠望去,一排排嶄新的兩層別墅式洋房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如同走入了某個城市的園林式住宅小區。但是走近一看,洋房門前的雜草已比人還高,四五頭牛或慢悠悠地在啃草,或悠閑地躲在草叢中乘涼……偌大的新村,難得見到一個人影。記者進去其中一棟樓房看到,裡面共有4個卧室,廚房、衛生間等設計齊全完備,除了地板還沒鋪瓷磚外,門窗、牆壁等基本搞好,按當地村民的說法就是“稍微搞一下就可以入住了”。
  時間回溯到2011年的下半年,戴著“英德市泥磚房改造示範村、英德市新農村建設試點和廣東省幸福安居工程示範村”等多個光環的老圍新村,在各級領導的重視下破土動工了。當時,當地官方對老圍新村的宣傳是“高起點、高規劃、科學配套”,“建成後將成為名符其實的幸福安居新農村”,並給出了新村完工的時間——2012年5月。
  然而,新村並未如期建成。如今,新村的巷道、排污等工程還未建好,整個新村自前年年底開始就停工爛尾至今。
  9月5日,望埠鎮鎮委委員鐘敬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經統計,因建新村是拆舊建新,老得見到一個人影。南方農村報記者進去其中一棟樓房看到,裡面共有4個卧室,廚房、衛生間等設計齊全完備,除了地板還沒鋪瓷磚外,門窗、牆壁等基本搞好,按當地村民的說法就是“稍微搞一下就可以入住了”。
  時間回溯到2011年的下半年,戴著“英德市泥磚房改造示範村、英德市新農村建設試點和廣東省幸福安居工程示範村”等多個光環的老圍新村,在各級領導的重視下破土動工了。當時,當地官方對老圍新村的宣傳是“高起點、高規劃、科學配套”,“建成後將成為名符其實的幸福安居新農村”,並給出了新村完工的時間——2012年5月。
  然而,新村並未如期建成。如今,新村的巷道、排污等工程還未建好,整個新村自前年年底開始就停工爛尾至今。
  9月5日,望埠鎮鎮委委員鐘敬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經統計,因建新村是拆舊建新,老圍村現共有11戶農民沒房居住。下塘村委會幹部鄧建偉表示,村委會替無房居住的五保戶出錢租房,而其他無房的農民有些借住親人的舊房,有些自行租房。
  擅自承諾

  村民不願再交錢
  鐘敬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老圍村小組所在的下塘村委會在上一輪的扶貧中被定為省級貧困村,老圍村原來大部分都是泥磚房,很破爛。當時省里和英德市有相關政策,只要農民願意建新村,政府可以給予一定支持。為此,望埠鎮組織各村幹部到其他鎮的新村參觀後,向各村提出建設新村的倡議。作為老圍村人,時任下塘村村支書的鄧偉聰為老圍村爭取到了新村建設的名額。
  鐘敬表示,當時政府向村民承諾,政府給每戶農民3.5萬元的資金支持,不足部分由農戶自籌。
  英德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老圍新村建設中,政府給每戶3.5萬元的資金支持,其中1.5萬元來自省級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危房改造資金,另外2萬元大部分來源於英德市當地“6·30扶貧濟困日”的捐款。而鐘敬表示,當地政府還為老圍新村另外申請到省、市其他幫扶資金100萬元。
  本來一切順風順水,但期間出了一個插曲:時任村支書的鄧偉聰向農戶承諾,每戶只要出資3.5萬元,不足部分由政府解決,並與農戶簽訂了協議書約定這些事項。
  鐘敬表示,村幹部向村民承諾之前並未與鎮政府溝通,鎮政府完全不知情,“我分管扶貧,那時又掛點下塘村,卻一點不知情。”
  對這一情況,鄧偉聰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當時聽說鎮里會找幾個大公司來贊助新村建設,而且也期望駐村的扶貧單位可以幫忙爭取一些資金,所以向村民承諾每戶只需交3.5萬元。
  簽訂協議書後,原來300多間破舊的泥磚房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126套洋房(每戶一套)。
  但房屋主體建好後,由於資金短缺,新村被迫停工。鐘敬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每套120平方米新房的造價大約是9萬多元,除去政府給予的每戶3.5萬支持,還有較大缺口,但農戶自籌部分收不上來,導致新村建設滯後。由於資金短缺,開發商拖欠工人工資,鎮政府為此還墊付了六七十萬的工資款。
  南方農村報記者在老圍村小組隨機採訪了近10戶村民,大部分村民稱,按照協議,他們都交了3.5萬元自籌資金,剩下的資金應由政府解決。
  但鐘敬表示,就是每戶3.5萬元自籌資金,至今也沒有交齊。鄧偉聰告訴記者,按此前約定,在房屋建到一半時交2萬元,封頂時交清餘款1.5萬元。目前,有約90%的農戶交了第一筆2萬元,還有20幾戶沒交第二筆1.5萬元的資金,甚至有一些農戶至今一分錢都沒交。
  南方農村報記者在村裡採訪時就碰到有兩戶自稱還沒交錢的農戶,他們給出的理由都是“沒錢”。鄧偉聰表示,確實有少部分村民對政府存在依賴心理。
  下塘村幹部鄧建偉告訴記者,為解決資金缺口問題,去年,鎮政府“以商量的態度”向農民提出建議,每戶農民再補交1.5萬元。鄧建偉表示,農戶反應很大,認為1.5萬不是小數目,也有人擔心如果多交了還不夠,“那不是又要再交錢?”
  鐘敬表示,一聽到要交錢,去年召集村民開會,都幾乎沒人參加,126戶中只來了十幾戶。
  村民鄧書強(化名)就對南方農村報記者表示“以前的村支書都說每戶交3.5萬,現在又要多交1.5萬,不交”。南方農村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鄧書強的態度代表了不少村民對此事的心態。
  錦上添花

  有樓房還建新村?
  為何不少村民會不願意交自籌部分的資金?望埠鎮政府在網絡問政中答覆村民時稱因為絕大部分村民都早已建了新房,所以他們對入不入住新村持無所謂的態度。
  老圍村原來雖有300多間泥磚房,但當地村民、鎮村幹部均向記者證實,當時真正還住在泥磚房的農民就只有十幾戶,大部分農民都在舊房周邊建起了樓房。鄧書強家2004年就建了一層近百平方的樓房,原本打算加建成兩層,政府說要搞新村,就沒建第二層了。因為新村建成後,每戶可以分到一套120平方米的樓房,即使是一些在英德市區買了房子的村民,也同樣可以分得一套新房。
  9月5日,英德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建老圍新村時,是搞新村的第一年,想通過幾個示範村,帶動其他村的建設。出現了這個教訓,以後就只幫助真正困難的群眾建房了。到2012年,許多村都提出要搞新村,英德市的提法也變成“不搞錦上添花,只搞雪中送炭”。
  面對如今的情形,鐘敬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鎮政府計劃重新找一個開發商,先墊資把新村的收尾工程搞好。
(原標題:廣東英德幸福安居工程示範村爛尾 雜草比人高成放牛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epfdsgin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